Sunday 15 November 2015

Recipe 96. 泡菜湯水餃


上星期介紹了做泡菜的方法,不知大家有沒有試一下呢? 一棵大白菜,半棵用來做泡菜,剩下的不如用來包餃子,再加上醃好的酸泡菜做湯底便十分完美了。而且一次可以做多點,包好冷藏,比現成的餃子好味之餘亦便宜得多。




材料 (2人份)


餃子材料
  • 豬肉 150克
  • 大白菜 300克
  • 蔥花 2大匙
  • 薑末 1小匙
  • 現成餃子皮 1包(太約 30至40片)
調味料(A)
  • 酒1 ½ 大匙
  • 醬油  1小匙
  • 鹽、胡椒 少許
  • 生粉 1大匙
  • 麻油 ½ 大匙


泡菜湯底
  • 泡菜(連泡菜汁) 1杯
  • 韓國辣醬1大匙
  • 麻油  1 小匙
  • 酒2大匙
  • 鹽 適量


做法


1. 大白菜用熱水煮軟,切碎灑2小匙鹽,醃30分鐘,擠乾水份備用 
2. 豬肉切碎(可用機攪),加入蔥花、薑末和所有調味料(A)拌勻,最後加白菜充分混合



3. 視乎餃子皮大小,把適量餡料放在餃子皮中間,邊緣沾些水 


4. 對摺,再捏緊兩側,向中間疊埋,沾些少水黏好 
















5. 泡菜湯底所有材料落鑊*, 中火炒3分鐘至水份收乾,
6. 加適量水成泡菜湯底,加鹽調味,滾起即加入水餃煮3分鐘即成
*若餃子餡有剩,可一并加入


現在做水餃、雲吞很方便,很容易便買到餃皮,不用自己擀麵團。筆者喜歡吃皮薄的,去超市多是買日式餃皮,留意正方形的是雲吞皮,圓形的是餃子皮,用任何一種也可以,只是包法不同。做水餃真的很簡單,無論用什麼餡,只要留意材料的水份,例如白菜便要先用鹽出水,另外包餃時餡不要放太多,這樣水餃便不易爆開了。包餃子其實不太難,起初可能會包得大小不一,但包多幾次便熟能生巧了。至於煮法更是隨意,用來放湯放火鍋、加在麵上、煎炸都可以。香港人在家煮麵時總是貪方便,不是加餐肉便是腸仔,近來連世衛也不斷呼籲公眾不要吃那麼多加工肉類。也是時間改一下習慣,不如用自家製水餃來代替餐肉腸仔吧。

對中國人來說,和家人包餃子是不少人的童年回憶。連一些去了外地的中國人,也會偶爾在聚會時一起包餃子,回憶一下家鄉的味道。不過香港上街吃飯太方便,已經很少人會花心思自己包餃子了。其實這是十分可惜的,因為像包餃子這些活動是一種十分有意義的親子互動。有很多人在家吃了半輩子住家飯,卻從來沒有珍惜天天有家常菜的幸福。只有離家後,每天也要為三餐打拚,才發現家裡味道的可貴,到時才後悔沒有多花點時間去從父母學習料理便已太遲了。所謂母親/父親的味道,不是單純指一道菜好不好吃,合不合你的口味。因為每一餐也是家人對自己關心的表現,但作為子女又有否關懷父母,而不是對家中的飯菜習以為常,認為父母的照顧是理所當然呢? 現在有不少天天外食的無飯家庭,又或是只依賴外傭煮食的家庭。也許以後會越來越少人提起母親/父親的味道了,若是閣下仍有家人為你預備家常便飯,最好要好好珍惜,多試下幫手,繼承家中的料理,這樣你的子女才會有機會體會何為家的味道。


原文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。歡迎分享,請勿轉載。

Sunday 8 November 2015

Recipe 95. 自家製韓式泡菜



韓式泡菜有很多種,而港人最常接觸的便是白菜泡菜(baechu kimchi)。據說韓國有過百種不同的泡菜做法,而泡菜更被視為世界最健康的食物之一。雖然泡菜可以不發酵便吃,但經過發酵的泡菜才是最健康的。通過發酵蔬菜會產生更多的有益乳酸菌和不同維他命。除了泡菜,大家可以嘗試吃不同的發酵食物,因為它們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。





材料
  • 大白菜  半棵 (大約1公斤)
  • 蔥  2條
  • 白蘿蔔  200克
  • 大蔥  1條 (或洋蔥、乾蔥也可)
  • 粗鹽 半杯(大約80克)
  • 水 2.5杯 (大約600毫升)
  • 鹽、糖 適量 (調味用)


泡菜調味醬
  • 辣椒粉  3大匙
  • 魚露  1大匙
  • 蒜頭  4-5瓣 (切碎)
  • 生薑  1大匙 (切碎)
  • 糯米水  1/4杯(1/4杯溫水, 1小匙糯米粉)
  • 韓國蝦醬/鯷魚 1大匙 (optional)
  • 白糖 1小匙
  • 鹽 適量


做法


步驟1:醃白菜
1. 白菜用刀在底部切1刀,用手撕開白菜2份,再撕開成4等份 (這樣中心的嫩葉才不會碎開)




2. 用水小心沖洗白菜,用2.5杯水溶開大部份粗鹽

3. 白菜放在大盤中,加入鹽水,餘下的粗鹽灑在菜莖較厚的部份


4. 浸大約4-6小時,中途翻動一下,直至菜莖變軟可以用手彎曲
5. 試一下味,若太鹹便用水沖洗白菜幾次,沖去鹽後瀝乾水,切去白菜蒂


醃白菜看似簡單,其實是做泡菜最要小心的步驟。鹽水濃度變化可以由10%到25%,視乎季節,夏天用淡點,冬天要濃點。要用粗海鹽,除了味道比精鹽好,更避免鹽太快滲入白菜。浸泡時間亦會根據天氣改變,秋天可能要大約6-7小時,冬天更可能要10小時。小心不要浸太久,菜莖可以彎曲便成,太久的話鹽份會完全滲入白菜不易沖走,製成的泡菜會很鹹。有些方法建議會用熱鹽水灼幾秒來令白菜變軟,以代替用鹽水醃。但小心白菜莖還未變軟菜便熟了,這樣會殺死白菜天然的益菌,便不能發酵了。大家也可以把白菜切塊才醃,小塊的泡菜叫mak kimchi,傳統做法用整棵的叫pogi kimchi。而mak kimchi由於切小塊了,醃的時間和用的鹽也可以小一點。


步驟2:調味
1. 白蘿蔔切幼條,大蔥和蔥切段
2. 把泡菜調味醬所有材料混在一起 



3. 在調味醬加入白蘿蔔、蔥、大蔥拌勻,醃幾分鐘
4. 把(3)塗在醃好的白菜上,葉與葉之間也要塗勻 (怕辣椒粉刺激便載手套)
5. 把白菜放入玻璃或是陶瓷器皿中,把白菜排得密一點,最後灑小許鹽在上面 


6. 在餘下的調味醬加點水(大約半杯),倒入器皿中
7. 器皿蓋上室溫放2至3天,每天開蓋放氣試味,泡菜變酸即發酵好了
8. 發酵好後要放雪櫃保存!




    泡菜調味醬主要材料有辣椒粉,大家可以去韓國雜貨店買。韓國的辣椒粉顏色夠,又不會太辣。另外泡菜鮮味通常來至韓國蝦醬和魚露,筆者手頭沒有蝦醬,便用鯷魚代替,也可以只加魚露。韓國人更會直接放生魷魚或生蠔呢!沒有糯米粉用生粉也可以。另外也可加蘋果梨子一起發酵。用來盛泡菜的器皿,要用不怕酸性的材質,使用前用熱水消毒一下,接觸泡菜時也要用剛洗淨的手。製作某些發酵食物時要密封器皿,做泡菜則不用,反而要不時放氣的。只要泡菜是浸於水中,不暴露於空氣中便不易變壞。剛做好入樽時可能水會不夠,這時不用心急加太多水。只要發酵幾小時泡菜便會更變軟釋出水份,最好用玻璃之類的重物放上面壓住,這樣泡菜便不會浮上面了。剛混好醃料的泡菜可以不用發酵即刻吃,一般在韓式餐廳的泡菜也多是新鮮的。若是喜歡吃新鮮的泡菜,做好可直接放雪櫃不放室溫,這樣泡菜會在雪櫃慢慢發酵保持新鮮久一點,沒那麼快變酸。而發酵後的酸泡菜充滿乳酸菌等益菌,除了直接吃,更適合用來做菜。酸泡菜可以輕易做出味道十足的泡菜湯、用來炒飯、加在火鍋等,十分萬用。

    原文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。歡迎分享,請勿轉載。

    Sunday 18 October 2015

    Recipe 93. 忌廉大蝦長通粉

    很久沒介紹意粉料理了,意粉料理的好處是快又不會太難做,最適合想吃點輕食的時候,畢竟要餐餐幾餸一湯實在很花功夫和時間呢。今次介紹的忌廉大蝦長通粉是筆者十分喜歡的一道菜,做法不算複雜,但賣相卻很豪華,用來奉客也不失禮呢。



    材料 (2人份)
    • 虎蝦 6隻 (中型)
    • 長通粉 120克
    • 洋蔥 ¼ 個 (切條)
    • 蒜頭 2瓣
    • 辣椒 1條
    • 罐頭番茄 1/2罐(先搗爛)
    • 白酒 40毫升
    • 忌廉 3大匙
    • 牛油 20克
    • 鹽 1小匙
    • 橄欖油  2大匙
    • Parmesan 芝士粉 適量


    做法
    1. 根據包裝煮長通粉,記住煮的水要放鹽
    2. 處理大蝦,剪去蝦腳、觸鬚,大蝦開邊,挑去蝦腸,把蝦頭的膏挖出備用 
    3. 平底鑊加10克牛油,把大蝦煎至兩面金黃,灑上3/4匙鹽,上碟備用


    4. 在同一鑊加2大匙橄欖油,放入拍扁的大蒜炒香,之後加辣椒,洋蔥炒至變透明


    5. 加入蝦膏,炒香後落白酒,待酒精蒸發加入番茄煮1至2分鐘


    6. 取出辣椒,加入忌廉,醬汁收乾至適量份量
    7. 拌入煮好的長通粉,加1/4匙鹽、牛油、Parmesan 芝士粉和(3)的大蝦,迅速拌一下即可上碟


    蝦膏蝦殼是蝦的鮮味來源,所以把蝦膏挖出先炒香可以令意粉充滿味道。罐頭番茄可以先試一下味,若太酸的話可以加多點洋蔥,炒過的洋蔥會釋出甜味,以中和番茄的酸味。醬汁加了蝦膏和忌廉,是重味道的醬汁,這時配搭較粗的通粉會更適合。長通粉可以煮熟一點,因為長通粉較大和硬,煮得太彈牙反而不易食用。若是用急凍虎蝦,解凍時隔著包裝以冷水沖,不要浸水或放雪櫃解凍,煮前再用毛巾印乾水即可。另外不用虎蝦,也可用大隻點的班節蝦(又叫九節蝦)。用多點蝦自然有更多蝦膏,醬汁會更加鮮,更濃味。一般海鮮意粉不會加芝士粉,但若是蝦蟹等忌廉醬汁則不妨加芝士,可增加鮮味。

    港人吃蝦多數吃白灼和蒜蓉蒸,而叫基圍蝦的原因是以前蝦是在水稻田基的圍欄內生長,所以稱為「基圍」,而現在則多數在養飼池人工飼養。現在運輸四通八達,愛蝦人士可以吃到各式各樣的蝦,虎蝦、花竹蝦(日本又叫車海老)、班節蝦、牡丹蝦,甚至越南的大頭蝦也有得吃。蝦含豊富蛋白質,又易於消化,原本是非常有益的食物。可是人類對蝦的需求過高,很多野生蝦品種已被過度捕撈,本地海鮮已買少見少。現在大部食用蝦是人工飼養,而且在一些發展中國家的飼養環境沒有適當規管,做成不少環境問題和人道問題。海鮮雖然美味,港人更是無海鮮不歡。但筆者希望大家吃海鮮時多留意海鮮來源,除了食物較安全,也可保護環境。例如吃蝦時選野生海蝦而不是養殖蝦,同樣是東星班,選來至澳洲的而非來至已被過度捕撈的東南亞。

    原文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。歡迎分享,請勿轉載。

    Sunday 11 October 2015

    Recipe 92. 英式薯仔牛肉批

    做批一聽便知不容易,除了內餡又要搓批皮,難度一點也不低。今個星期介紹一款不用批皮,只用薯蓉便做到的英式薯仔牛肉批,愛吃薯蓉的你千萬不要錯過呢。



     材料


    肉醬材料
    • 紅蘿蔔  50克(切碎)
    • 番茄 2個(切碎)
    • 洋蔥 ½ 個 (切碎)
    • 牛肉 (或羊肉) 200克(切碎)
    • 牛油  15克
    • 迷迭香  1條 (其他香草也可)(切碎)
    • 啤酒或紅酒 ½ 杯 (大約120毫升)
    • 生粉  1至2小匙
    • 茄膏 2大匙
    • 蒜蓉 1小匙
    • 李派林喼汁 2大匙
    • 鹽 適量


    薯蓉
    • 薯仔 300克
    • 牛油 20克
    • 牛奶 50毫升
    • 雞蛋黃 1個


    做法
    1. 薯仔用水或微波爐煮熟,去皮壓成蓉,拌入牛油、雞蛋黃和暖牛奶,放涼備用 


    2. 平底鑊加油,炒香洋蔥和紅蘿蔔
    3. 加牛肉碎、蒜蓉和迷迭香,若肉太瘦加點油


    4. 炒至牛肉金黃色,加鹽調味
    5. 轉大火加酒,待酒精稍為揮發,加番茄、喼汁、番茄膏和牛油,適量水至剛蓋過材料,轉小火煮30分鐘 (有時間可煮耐一些,小心手`控制水份以防燒焦)


    6. 生粉以同溫水溶解加入鑊,再次以鹽調味,這時醬汁應濃厚有光澤
    7. 將肉醬放入烤盤,鋪上薯蓉,用220度焗至薯蓉變金黃色即可(大約20分鐘)




    英式料理中Cottage Pie和Shepherd's Pie都是指用肉餡鋪上薯蓉的批,而Shepherd's Pie則泛指用羊肉做餡的批,大家用羊、牛甚至豬肉也可以的。對外國人來說,這個批其實叫剩菜批(leftover's pie)更正確。把之前晚餐吃剩的烤肉(roast)和肉汁(gravy)留起,隔天把洋蔥等蔬菜切碎,炒香再加入肉碎和肉汁燉到軟熟,再鋪上薯蓉焗好便又是一餐了。大家也許認為我們不像外國人烤很多肉,何來剩菜呢? 由頭做起豈不很花時間,老實說平常忙的時候,要花很多功夫煮一餐吃真的很奢侈。大家不妨在假期時想放鬆一下心情時才做這個料理。在廚房切切菜也可以放空腦袋很治癒的,總比懶在沙發上發呆好一點。加上這個批可以一次做多些,鋪上薯蓉後先不要焗,整個批放涼後放入冰格冷藏,再吃時才焗至金黃色,非常方便呢。薯蓉亦是一種非常好冷藏的食物,一次做好多放涼後分成一人份再冷藏。吃時不用解凍,只要包好再用微波爐叮便吃得,味道仍是非常好,用來做配主食或是小吃也很方便。



    吃這個批時薯蓉混著肉醬,而肉醬已有充足的調味,所以薯蓉便不再刻意加鹽胡椒調味了,以免吃得太鹹。另外薯蓉加了一個蛋黃,味道更豐富而且焗出來的顏色更漂亮。至於肉醬,一般來說是燉得越耐越美味的,如果像外國人用roast當然更好,因肉本身已烤至軟熟,可以減少煮肉醬的時間。沒時間的話用壓力鍋也可,但記住最後一定要收乾水份。這個肉醬也可直接用來送意粉或飯的,不一定要做批餡。鋪上薯蓉時不要太大力,不要把薯蓉壓入批餡。另外空閒的你若想把薯蓉擠花的話,要用薯蓉夾(見圖)壓才夠滑,只用叉壓的話薯蓉會有顆粒,便很易卡住擠花嘴了。

    原文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。歡迎分享,請勿轉載。

    Sunday 20 September 2015

    Recipe 91. 泰式菠蘿炒飯

    上星期筆者行超市時看見整個菠蘿只買十多塊錢,便買了個回家,放了幾天菠蘿熟透,更是甜得過份。吃了一個後便想起在泰菜館很愛吃的菠蘿炒飯,立即又去買了一個回家。用雪櫃的蔬菜,加些火腿,便炒出似模似樣的的菠蘿炒飯,愛吃菠蘿的你不妨快試一下。





    材料 (1至2人份)
    • 菠蘿  1個 (中型)
    • 乾蔥4粒 (或洋蔥 ¼ 個) 切碎
    • 冷白飯 2碗 (大約300克)
    • 腰果 50克
    • 火腿 數片 切條 (或其他剩菜)
    • 紅椒 1/2個 切粒 (或其他剩菜)
    • 蛋 2隻
    • 油  3大匙
    • 魚露  1大匙
    • 咖哩粉 (或薑黃粉) 1大匙

    做法
    1. 菠蘿沖洗一下,從而1/3 處切下




    2. 用刀切入成四方形,再切1cm的格子,用鐵匙挖起菠蘿肉


    3. 完成後,留起大約150克菠蘿粒備用
    4. 熱鑊下2大匙油,加入腰果炒香,不能走開因腰果很易焦,撈起備用




    5. 蛋打勻下鑊炒熟,盛起備用




    6. 加餘1大匙油,爆香乾蔥
    7. 加入白飯咖喱粉炒勻



    8. 加入魚露、火腿、紅椒和菠蘿再兜勻,盛入菠蘿外殼即可


    菠蘿炒飯看似簡單,原來味道做足非常簡單,但因為菠蘿會出水,要做到炒飯乾身卻大有學問。首先預備冷飯是必須的了,但更可以在煲飯下少點水,飯煲好後即時打散,冷卻再放雪櫃過夜,這樣炒時便不易黏了。米最好用泰國香米,長身的,不要用珍珠米。炒飯時菠蘿粒要最後放,因為炒太久菠蘿會出水。用最大的鑊去炒,一次不要炒太多,材料擠在一起便很難炒香。所有生的材料要預先炒熟,至於肉類材料用雞豬牛蝦仁也可,用雞或豬最好要腌一下才用。咖哩粉用泰式不辣的,或是用薑黃粉也可。調味方面,魚露已有鮮味和鹹味,加上咖哩粉的香料味和菠蘿的酸甜味已足夠,所以不用再加調味料了。另外新鮮菠蘿外殼也會出水,所以有人會把外殼焗一下,或放至乾身少少才用。若是家中自己吃,索性不用菠蘿外殼便最方便。其實買已切好的菠蘿也是可以的,但要選熟一些的。切好的菠蘿有時可能不夠熟,買整個菠蘿的好處是可以幾天至熟透,不過切菠蘿真的很花功夫呢。1至2人份的炒飯會剩下很多菠蘿肉,而且有點支離破碎,用來做菠蘿沙冰便最好了。把菠蘿肉連汁冷凍成硬塊後,加入冰塊用攪拌機打碎便是菠蘿沙冰了。不用菠蘿的話,也可以用芒果、牛油果等熱帶水果來做炒飯。


    有些人吃菠蘿時喉嚨會有些敏感,因為菠蘿含有一種蛋白酶(bromelain),可以幫助消化蛋白質,令喉嚨有些刺刺的感覺。所以菠蘿最適合飯前飯後吃,可以幫助消化。用鹽水泡一下菠蘿,可以抑制蛋白酶引致的不適。菠蘿也可以用來腌肉,BBQ時先用鮮菠蘿腌一些有厚度的扒類,便不必用鬆肉粉了。另外做啫哩時不可用鮮菠蘿,因為當中的蛋白酶會把魚膠粉的骨膠原分解,啫哩便不成形了。

    原文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。歡迎分享,請勿轉載。






    Sunday 13 September 2015

    Recipe 90. 意大利蛋餅

    蛋是雪櫃必備品,而蛋料理更是多不勝數。筆者是差不多天天也會吃蛋的人,不過總是吃煎蛋炒蛋也會有點悶,所以也很常對不同的蛋料理。今次介紹意大利蛋餅,做法簡單更可以幫手清掉雪櫃的剩菜,真是一舉兩得。




    材料


    • 蛋 3 隻
    • 牛奶 4大匙
    • 洋蔥 1/4 個
    • 煙肉  30克
    • 青椒  2小條
    • 薯仔 1個
    • 芝士碎 1/2 杯
    • Parmesan cheese粉 適量
    • 油 適量
    • 牛油 適量
    • 鹽、胡椒 少許


    做法
    1. 洋蔥、煙肉、青椒和薯仔切碎(大約1cm丁)
    2. 燒熱適量油,把(1)炒至有香味,加鹽和胡椒調味 


    3. 大碗內把蛋和牛奶打勻,加入(2)和一半芝士碎拌勻


    4. 盛入已抹牛油的淺烤盤,再把剩餘的芝士碎鋪上,灑上Parmesan cheese粉


    5. 焗爐預熱至少180度,焗15至20分鐘即成


    意大利蛋餅是一道非常簡單的家常菜,配料方面可以很隨意,有什麼菜、肉也可以放進去。例如西蘭花、腸仔、火腿,甚至有放飯、通粉的。餡料要先煮熟或炒香調味,因為加入蛋液後餡料被包住,便很難再變更熟了。芝士要選易溶的,車打、mozzarella、gruyere等也很適合,喜歡芝士的話份量再加多一些也可。另外調味一定要均勻,只灑在上面味道是不能滲入餅中的。牛奶要用全脂的,用低脂蛋餅便不夠香滑了。喜歡滑的話更可把一半牛奶轉做鮮忌廉,增加油脂。至於用的烤盤亦要留意,用淺盤和深盤的烤焗時間會稍有不同。若不用陶瓷烤盤而用厚鐵盤,鐵盤的餘熱會繼續加熱蛋餅,所以要早點從焗爐拿出來。意大利蛋餅最忌煮過籠,顏色未變金黃色時蛋已定形可出爐。若要金黃色表面,便要把芝士鋪上面,在剛變焦色時把下層的發熱線關掉,只留上層繼續烤多一下子,便可做到色味俱佳了。若沒有焗爐也可用平底鑊, 把蛋液和材料加蓋用小火煮5﹣10分鐘,不時鏟一下底部以防黏鑊。最後若有多士焗爐可再烤一下(只用上發熱線)至表面芝士微焦即可。

    提起雞蛋,又想起不少人對蛋的誤解。例如認為吃雞蛋會增加壞膽固醇,對身體不好。看見依然有不少人只吃蛋白不吃蛋黃,把寶貴的營養浪費掉,卻大口大口地喝着充滿糖份的飲料,真的感到哭笑不得。現代人非常注意身體,常常吃很多各式各樣的保健食物。可是對於主食和日常飲料卻不多留意,其實以食物份量來看,保健食物只佔少量,每天都吃的主食和飲料才是主角。若認為不注意主食,只吃些保健食物便可保持身體健康,實在是太天真。可是現在有些人又會矯枉過正,吃什麼也要健康版本,例如吃月餅要低糖低脂,牛奶要脫脂,什麼也要無油無鹽。問題是這些健康版本很多時除了難吃,有時更不知加了什麼人工添加劑來取代天然原材料,吃多根本無益。筆者是一個美食主義者,不好吃便不吃也罷。其實美食這東西,大家只要不貪心吃過量,又何需如此擔心呢。

    原文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。歡迎分享,請勿轉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