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 24 May 2015

Recipe 82. 泰式炒黃咖喱雞

今次介紹的是泰式炒黃咖喱煮,黃咖喱在外觀上與印度咖喱有點相似,但兩者味道是很不同的。泰式咖喱就如很多泰菜,用上魚露調味。魚露的味道很獨特,其他調味料很難代替。留意泰國人煮菜很愛用味精,幾乎任何菜也加一些,就算是本身已很濃味的咖喱都會加味精,這個習慣大家便不用跟隨了。除了炒雞,也可用蟹或蝦,是一道基本的泰式咖喱。


材料


(A)
  • 雞翼  4至5隻 (約250克, 切一口大小)
  • 西芹 2條
  • 大紅椒 1條
  • 洋蔥 1個
  • 蒜頭 1瓣膜(磨蓉)
  • 薑 4﹣5片
  • 芫荽葉 適量
  • 蛋 1隻 (略打均)
  • 油 2大匙


醬料 (B)
  • 咖喱粉 1大匙
  • 辣椒粉  (optional)
  • 椰奶  3大匙
  • 魚露 1大匙
  • 鹽 1/3小匙
  • 水 2-3 大匙


1. 在鑊加少許油,爆2片薑,加雞翼、少許鹽,煎至全熟,放一邊備用 



2. 切好其他材料,西芹洋蔥切片、大紅椒切段去籽




3. 在鑊加2大匙油,爆香2片薑蒜蓉,加入西芹、洋蔥、大紅椒,大火翻炒1分鐘




4. 先把(B)的材料加在碗中拌一下,加入雞翼和(B)繼續大火翻炒。若太乾可少許水,以鹽調味,若太鹹則可再椰奶




5. 炒勻後轉小火,蛋液落鑊兜勻上碟,加上芫荽葉即成


提起咖喱大家便會在意辣度,有人無辣不歡,有人一點辣也不可。由於我們不是用咖喱醬而是咖喱粉,只用辣椒粉便可按喜好加辣,甚至完全不加辣味也可。大家可能留意到材料中不是有一條大紅椒,怎麼會不辣呢。其實它是甜椒,雖是辣椒的一種但卻是不辣的。加入料理的目的是令整體顏色更好看。若是嗜辣的話可以用辣椒,買辣椒可算是一大學問,辣椒的種類非常之多,辣椒素(capsaicin)越多便越辣,不同辣椒辣度可以相差很遠。國際用來量度辣度的標準是史高維爾指標(Scoville Scale),一般常見的泰國小辣椒的品種(例如bird's eye chili,指天椒等)的辣度可以達5至10萬度。大家購買時可問清楚檔主不同辣椒的辣度,因為對外行人來說,單憑辣椒的外觀是很難判斷辣度的。或是好像筆者用甜椒不用辣椒,再自己用辣椒粉來調味。另外一個更容易的做法是用咖喱醬(curry paste),炒香材料後加咖喱醬,炒勻再加椰奶煮。不過咖喱醬本身已有一定辣味,使用時要先試味才調節辣椒粉用量。

咖喱據說源自於所度,但流傳至各國後,均各自發展出不同做法,各有特色。以泰式咖喱為例,單以顏色可分為青、紅和黃色。青咖喱醬主要成份是未成熟的青色辣椒,而紅咖喱醬則是用完全成熟乾紅辣椒,最後黃咖喱則同樣是用了紅辣椒,另加了黃薑粉,所以呈黃色。辣度方面,對一般人少吃辣的人來說,直覺紅色便想像到很辣,順理成章地以為紅咖喱最辣,青咖喱則最少辣味。其實剛剛相反,最辣是青咖喱,接著是紅咖喱,最後才是黃咖喱。在煮法方面也有幾大種,有近似湯煮咖喱,用很多咖喱汁把肉類和蔬菜煮好,例如青咖喱雞。另外炒的方法也有很多種,基本是用咖喱醬或是咖喱粉,加油或是椰奶炒肉海鮮蔬菜等。香港的泰菜餐廳,有不少的中文菜名改得很隨便的,所以大家點菜時不妨問清楚咖喱的做法是什麼,便不會弄錯了。

原文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。歡迎分享,請勿轉載。

Sunday 17 May 2015

Recipe 81. 蒜子胡椒豬肉飯

上星期介紹了用打拋炒豬肉的香葉肉碎飯,不知大家有沒有找到打拋葉呢?今次介紹的蒜子胡椒炒豬肉飯,用的香菜是大家很熟悉的芫荽,一樣是可以十分鐘內便可完成的簡單料理。豬肉充滿胡椒和芫荽的香味,更一點也不辣,再配上白飯和少許的蔬菜便是完滿的一餐了。





材料
  • 豬肉片 250克
  • 蒜頭 1瓣
  • 白胡椒粒  15粒
  • 芫荽根 兩條 (洗淨切碎)
  • 芫荽葉 1大把
  • 魚露  2大匙
  • 油 2大匙
  • 水 2大匙
  • 糖 1/4大匙
  • 黑胡椒 1小匙
  • 蛋1隻


做法

1. 蒜頭 、芫荽根、白胡椒粒磨成泥


2. 以小火開始熱鑊,加油後再加(1)炒30秒
3. 轉大火加入豬肉,待有香味即加魚露、水、糖繼續炒至豬肉變熟 



4. 灑上黑胡椒、芫荽葉再兜幾下即可上碟 



5. 配白飯,可加一隻煎蛋


蒜子胡椒豬肉飯與香葉肉碎飯的做法差不多,就是預備好調味料,再用來炒肉。其實很多泰菜是十分簡單的,基於泰國飲食文化的精髓就是街頭飲食,泰國街上無論日夜都有很多不同買食物的車仔攤。同香港不同,買的不只是魚蛋之類的小食,而是各式各樣的食物,小食如串燒、木瓜沙律,也有可以當正餐的湯粉、炒飯等。由於局限在車仔攤,所以材料要簡單,煮的速度更要快。泰國街頭飲食可說是包羅萬有,世界最強。同中國炒的料理一樣,火侯強亦是泰國炒食物的特色。逛過在泰國夜市,定必曾被攤擋中炒食物時高過人的火舌而吸引住。所以在炒肉時火侯可以強一點,更有泰國的風味。在材料方面,豬肉最緊要選品質好的,不要太肥或太瘦,筆者用的是豬肩胛肉,即梅頭肉。另外用牛肉或蝦來做這道料理也一樣美味。值得一提的是泰菜中常用的魚露其實嘌呤含量頗高,若有痛風的人事便要少吃魚露了。而料理時則可以考慮用豉油代替。

芫荽的英文是coriander,亦有叫cilantro或chinese parsley的,據說排毒效果非常好。不知大家有否留意,在眾多香草中,只有少數會像芫荽連根一齊買。這是因為芫荽的根是可以吃的,辛香的味道比葉子更強。芫荽根、蒜頭、白胡椒磨成泥是不少泰菜的調味基本。處理時把泥洗淨,在芫荽根部大約1 吋對上切斷。下次買芫荽時不要只用葉子,也可用芫荽根來醃肉,完全不浪費。至於芫荽葉則不耐煮,無論是中菜或是泰菜,也多是在料理完成前直接鋪上。另外芫荽的種子也是一種非常有用的香料,常用於印度菜。有粉狀和粒狀的,粉狀的保鮮期大約只有4﹣6個月,而粒狀則可保存近1年。建議大家買粒狀的,可直接如黑椒般磨碎灑在料理上。若是磨泥,可把乾的芫荽籽先用冷水浸十分鐘,磨成的泥會更香。



現在香港的超市已有不少新鮮香草,羅勒、迷迭香、百里香、鼠尾草、荷蘭芹、薄荷等常用香草也很易買到。中國菜少用香草,多是用蔥和芫荽。其實除了增加味道,很多香草也有殺菌的作用,令食物可保存更久。香草對維持健康也有效果,很多醫學研究更指出香草對不少疾病有治療和預防的作用。西方自古以來一直有飲香草茶的記載,就好像中醫的草藥一樣,是一種養生的習慣。大家不妨研究一下什麼香草茶適合自己身體,比起天天飲奶茶健康得多了。

原文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。歡迎分享,請勿轉載。

Sunday 10 May 2015

Recipe 80. 香葉肉碎飯

泰國菜在香港已普及多年,提起泰國菜大家多想到的是冬陰功湯、青咖喱等料理。今次介紹一道泰式家常菜﹣香葉肉碎飯,只要買齊材料,十分鐘便可以做好的超簡單料理。不要以為它做法簡單味道便一定寡陋,香葉加魚露的獨特味道令人極之開胃,小心不為意便多吃兩碗飯呢。


材料(1﹣2人份)
  • 豬肉(切碎)250克
  • 打拋葉 3-4株 (要葉不要枝)
  • 魚露 2大匙
  • 蒜頭(壓扁)2瓣
  • 辣椒(切圈去籽) 2條
  • 糖 1大匙
  • 水 2大匙
  • 油 2大匙


做法

1. 鑊落油、燒熱爆香蒜頭,加入豬肉碎大火炒熟\



2. 加入辣椒,一半的打拋葉繼續炒1分鐘


3. 在小碗加入魚露、糖和水攪勻落鑊 


4. 轉小火,加入餘下的打拋葉兜勻上碟,配上白飯




香葉肉碎飯是打拋葉加肉碎炒的料理,又可以直接叫泰式打拋豬肉。豬肉要用刀切碎成小塊,而非免治肉的質地,這樣口感才好。除了用豬肉,也可用雞肉,同樣要用刀去骨切碎。打拋葉是本菜獨特味道的來源,不可用其他香菜代替。魚露是東南亞料理常用的調味料,就好像我們的豉油一樣。魚露是鯷魚加鹽發酵後的汁液,味道本身很濃頗鹹,用量不會太多。大家吃越南菜時點春卷、蒸粉包用的蘸汁Nuoc Mam(碌冧),材料是魚露加糖、蒜頭和水,吃之前再加青檸汁或辣椒來調節酸辣味。現在香港也有不少魚露選擇,買時要小心看標籤,不要買有加味精(即E621),成份要天然的。另外怕辣的話可以完全不放辣椒。筆者以前常去的泰國菜館叫這道料理做香葉肉碎飯,從名字完全看不出是辣的。記得有次忘了叫少辣,炒出來時看見上面一粒粒的辣椒便知已太遲,未吃便已飄出濃濃的辣味了。不過這間開了20多年的泰國菜館現在已轉手了至另一間連鎖的泰國菜館,往日的味道又已成回憶,幸好這道菜非常易做,可在家自己煮回味一下。






泰國羅勒(Basil)主要有3種,當中兩種較常用的是金不換(台灣叫九層塔,英文是Thai Basil)和打拋葉(Holy Basil) 。打拋葉泰文的發音是bai krapao,“打拋”便是中文的近音。金不換多數用在沙律和咖喱,而打拋葉則有種胡椒的味道,主要用在炒的料理。第三種較少用的lemon basil有種檸檬甜味,多用在沙律或是用來增加菜色的香氣。大家在超市買到的羅勒多數是Sweet Basil,即意大利羅勒,是西式料理中常用的香草之一,例如做番茄醬、青醬便用到,也可以放沙律生吃。不過意大利羅勒與金不換的味道是完全不同的,金不換帶點丁香的味道,所以做泰菜時不要把兩者弄錯了。新鮮的金不換和打拋葉在一般超市很難買到,但大家也不用特意跑去有小泰國之稱的九龍城去找泰國雜貨店。現在有不少街市都有一兩間泰國小雜貨店,買新鮮的泰國蔬菜、香料醬汁等,大家不妨去找找看。若是怕買錯,最好先寫下“bai krapao”去買便萬無一失了。

原文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。歡迎分享,請勿轉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