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 23 August 2015

Recipe 89. 山藥大阪燒

上星期提過健康食物三寶(秋葵、山藥、納豆),繼上次介紹了秋葵咖哩,今次介紹加了山藥的大阪燒(お好み焼き)。大阪燒易做又好吃,加上筆者測試了一個焗爐版本,這樣大家便不用圍可住鐵板也可吃到又熱又美味的大阪燒了。




材料 (中型2個)


  • 低筋麵粉 80克
  • 山藥蓉 140克
  • 椰菜 200克
  • 蛋 2隻 (中型)
  • 急涷蠔 6隻
  • 煙肉/豬腩肉100克
  • 鰹魚碎 1包(2g)
  • 醬油 ⅔ 小匙


澆頭 (Toppings)
  • 蛋黃醬 適量
  • 大阪燒醬汁 (お好み焼き用ソース) 適量
  • 海苔碎 適量 (青のり)
  • 鰹魚碎 2包(2g)


做法

1. 山藥洗淨後去皮磨蓉 


2. 篩入低筋麵粉拌勻,有時間可把麵糊放雪櫃30分鐘 


3. 椰菜切片(1cmX1cm),洗淨瀝水,蠔解涷後切開一半
4. 在麵糊加入蛋、⅔ 小匙醬油、1包鰹魚碎,完全打勻
5. 加入椰菜拌勻,再加蠔輕輕拌一下


6. 平底鑊加少許油燒熱,倒入一半的麵糊,鋪上一半的煙肉片(切5cm段),小火煎3分鐘至金黃色


6. 小心反起至另一面,再煎3分鐘
7. 先加大阪燒醬汁抹勻再加蛋黃醬 ,最後加海苔碎和鰹魚碎(1包)




焗爐版
1. 焗爐先預熱至220度
2. 重覆 「平底鑊版」的1-6 步
3. 不用翻,放入焗爐焗12至15分鐘至煙肉變金黃色(圖8)
4. 先加大阪燒醬汁抹勻再加蛋黃醬 ,最後加海苔碎和鰹魚碎(1包)


大家去日本旅行特別是去大阪時,定必會留意到這種名為お好み焼き的食物(大阪燒)。每個坐位前都有一大塊鐵板,侍應手藝純熟地把充滿椰菜等材料的麵糊倒在滾燙的鐵板上,煎好一面再翻面,最後澆上豐富的醬汁和配料,整個過程大約20分鐘。由於大阪燒一直在鐵板上,每一塊吃時仍是熱辣辣的,加上可口的調味,難怪大阪燒被譽為B級(平民)的美食。雖然大阪燒的材料不複雜,而且做法也不難,但在家吃大阪燒總會有一絲遺憾,就是食物不夠熱。除非家中有桌上用鐵板,否則只要吃得慢一點,大阪燒便涼掉了。所以筆者便想到用可入焗爐的鐵鑊去煎大阪燒,再放進焗爐加熱烤另一面。測試後發現雖然製成品不夠純煎的香脆,但熱度卻可以保持很久,吃到最後一塊也未冷掉呢。



所謂お好み焼き,即是隨你喜歡用什麼材料也可。一般會加海鮮,如魷魚、蝦仁、八瓜魚等,筆者則愛用蠔,因為蠔的鮮味會溶入麵糊,那麼麵糊便不用加什麼高湯了,加上味道可以最後據個人口味以醬汁和配料調較,所以麵糊本身不用太濃味。另外用煙肉會比豬腩肉方便,煙肉本身已有味道,不用像豬腩肉要先醃一下。用平底鑊時若麵糊較厚(例如有3cm),先把放入麵糊的配料煎一下,麵糊煎第一面時加一個小碟或蓋,形成半蒸半煎,這樣便不用擔心會不熟了。因為充滿椰菜,大阪燒比起一般的燒餅已較為健康。不過若同時加上山藥蓉便更好,山藥含有澱粉酶及其他消化酵素幫助消化澱粉,令大阪燒變得更易消化,不會那麼滯。若沒有山藥也可用豆腐代替,味道也比只用麵粉清爽得多的。澆頭是大阪燒的靈魂,例如用的是蛋黃醬而非普通沙律醬,海苔碎(青のり)則是沒有調味的紫菜。不過若買不齊所有材料也不代表不能做大阪燒,例如可用煎碎紫菜代替青のり,也可以日式豬扒醬(中濃)來代替大阪燒醬汁(お好み焼き用ソース)。若是買那些大阪燒套裝時要留意包裝,很多是沒有包括大阪燒醬汁和蛋黃醬的。

原文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。歡迎分享,請勿轉載。

Sunday 16 August 2015

Recipe 88. 兩式焗釀蔬菜

所謂不時不食,夏天吃時令的蔬菜自然更加美味健康。提起夏天蔬菜,不得不提番茄,再加上買了靚意大利青瓜,便想起焗釀蔬菜這道西式家常菜。只是把番茄和意大利青瓜挖空了,再釀入瓜肉和豬肉碎,用焗爐焗一下便已非常美味。五色蔬菜中港人多偏吃綠葉菜,少吃其他種類,不妨試吃一下這道釀蔬菜,令飲食更均衡。



材料
  • 意大利青瓜(zucchini) 1條
  • 番茄 3個 (中型)
  • 豬肉碎  100克
  • 洋蔥 1/4個
  • 紅蘿蔔 50克
  • 蛋 1隻
  • 鹽、 黑胡椒 適量
  • 蒜蓉 1小匙
  • 荷蘭芹 (parsley) 適量
  • 芝士粉 適量 (optional)

做法

1. 意大利青瓜開一半,挖出瓜肉備用



2. 番茄切開頂部,挖出瓜肉,濾去多餘水份
3. 洋蔥紅蘿蔔洗淨切丁,雞蛋打勻
4. 鑊加少許油,加入蒜蓉、洋蔥、肉碎炒香,加鹽、 黑胡椒調味


5. 最後落紅蘿蔔碎、瓜肉番茄肉再炒一下
6. 把(5)放在碗中,加入蛋液拌勻 


7. 把(6)釀入意大利青瓜和番茄中
8. 焗爐預熱至200度,大約焗20分鐘或至表面變金黃色,焗好可灑上少許芝士粉 



記得第一次吃意大利青瓜是在西餐,作為配菜煮得有點腍,味道也很淡,對它並沒有留下什麼深刻印象。後來才發現原來意大利青瓜可以有很多煮法,尤其這道釀蔬菜更是非常美味開胃。而且做法並不難,只要留意切法和控制水份便可。材料無論是蔬菜還是豬肉,要切丁但不至太碎,保留口感。不像中式的釀豆腐,把肉餡打成膠狀一般,所有材料溶為一體,口感不夠深度。而控制水份方面,因為肉餡不像中式般加生粉而是加蛋,再加上番茄和瓜肉都會出水,所以最好先把蔬菜炒一下,收乾多餘水份,但不要炒太熟,因為之後還會焗20分鐘。若餡料有剩,可舖在烤盤空位上。番茄和瓜要細心挖去大部份果肉,不要隨意挖少許便算。因為除了不夠空間釀肉餡外,外層太厚焗20分鐘也可能不夠軟熟,令人想起不少港式西餐中那個硬邦邦的釀番茄。若是買不到意大利青瓜,只做釀番茄也可。

意大利青瓜(Zucchini) 外表有點像大條的青瓜,其實它的皮比青瓜厚,水份也比青瓜少,西式料理大多會煮熟吃,不像青瓜般多是生吃的。Zucchini又叫夏南瓜、翠肉瓜,因為它與南瓜一樣,同屬葫蘆科的南瓜屬(外國多統稱為squash)。Zucchini是意大利名字,但法文它又叫Courgette,有些地方又只叫Squash。多種名稱令人眼花撩亂,筆者便叫它夏南瓜好了。夏南瓜一般是綠色色,但也有黃色甚至是白色的。夏南瓜是種非常粗生的植物,相信在香港的氣候也容易裁培。若本地農民也多種夏南瓜,我們便可更常吃到這種美味的蔬菜了。

原文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。歡迎分享,請勿轉載。

Sunday 9 August 2015

Recipe 87. 秋葵咖哩


秋葵越來越普及,現在不少超市甚至是街市也可找到秋葵的蹤影。秋葵雖然營養豐富而且熱量又低,但不少人仍然不太接受它那種黏糊糊的口感。今次介紹一個秋葵咖喱,秋葵加上香料味道後,就算是對秋葵有點抗拒的人也可再嘗試一下。



材料
  • 秋葵  8條
  • 免治肉碎  150克
  • 洋蔥 1/2個
  • 紅蘿蔔  1小條
  • 番茄醬  100毫升
  • 薑蓉  1大匙  
  • 蒜 2瓣
  • 咖哩粉  1-2大匙
  • 鹽 ⅓-½  小匙 (接番茄醬味道再調味)
  • 油 2大匙
  • 辣椒  2條 (去籽)
  • 小茴香種子、香料 (Optional)

做法
1. 秋葵削去蒂邊,用鹽搓擦掉絨毛,沖洗後切開一半


2. 洋蔥、紅蘿蔔切丁,薑蒜磨蓉 


3. 鑊加2大匙油燒熱,加小茴香種子、辣椒爆香 


4. 加秋葵、洋蔥、紅蘿蔔番炒2分鐘  


5. 加肉碎炒至變色,加咖哩粉和鹽兜勻
6. 加番茄醬、加水至剛蓋過材料 


7. 不用加蓋以小火煮十分鐘,不時攪拌一下以防黏底
8. 最很加入蒜蓉和喜愛的香料,拌勻即成

要避免秋葵黏糊糊的口感,便要減少秋葵釋出的黏液,方法是不要切得太碎和煮得太久。所以常見食法會把原條秋葵以熱水灼一下,放涼再拌醬汁來吃。想吃更清爽的口感,可先用油把秋葵煎香脆或以熱水灼1分鐘,最後才拌入煮好的咖喱,這樣釋出的黏液亦最少。肉方面用雞、豬或牛肉也可。因為是近似乾咖哩,配料要選可適合切丁的或是粒狀的,例如可用水煮鷹咀豆代替紅蘿蔔。番茄醬可用番茄意粉醬,罐頭或是新鮮番茄也可的。

一般人初接觸秋葵多是從日本料理,但秋葵並非是日本獨有。在非洲、美洲和亞洲各地都有長久種植和食用秋葵的習慣。例如在菲律賓人會用秋葵做沙律,印度人會放秋葵煮咖喱。後來輾轉傳至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,秋葵成為了當地一種傳統菜色Gumbo的主要材料。Gumbo材料包括肉和西芹紅椒洋蔥,再加入秋葵以其黏性製成濃湯,吃時會配飯。不過Gumbo一般煮很長時間,材料變得很軟爛,而且秋葵的黏液更完全溶入湯中。筆者在外地旅遊時試過Gumbo,味道實在不太討好,相信不會是港人喜愛的料理。



同樣與秋葵一樣黏糊糊的包括納豆和山藥,它們的黏液都含有黏蛋白,有助穩定血糖,對於經常吸收過多糖份的城市人來說非常有益。100克的秋葵只有33卡路里,既含豐富礦物質,又含有大量食物纖維。只需吃適量的秋葵便很飽肚,加上其控制糖份吸收的特性,是有意控制體重人士的理想食物。新鮮山藥和納豆充滿黏性,日式食法直接把山藥蓉或納豆放在白飯上拌着吃。但這種吃法並不是人人都接受,可是千萬不要因為這個原因便放棄這些有益的食物。只要稍加心思烹調,就算是小朋友也可接受這些食物的。例如用山藥代替咖喱中的薯仔,不但比用薯仔更美味易入口,更可增進食慾,改善消化。至於納豆,筆者現在還沒遇上一個可以令不愛納豆的人更易接受它的食法,將來若遇到的話一定會與大家分享。都市人只要多吃這麼三種蔬菜,便可更易控制和預防文明人的「富貴病」了。

原文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。歡迎分享,請勿轉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