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 21 June 2015

Recipe 84: 香菇鹵肉燥

上星期介紹的五香肉丁據說大家很喜歡,可說是港人送飯送麵的必備菜。同樣的佐飯恩物在台灣必定是肉燥了,今次介紹一個肉燥簡單版本。不過要小心肉燥太下飯,一個不留神可能會吃下人雙倍的飯!


材料
  • 豬肉   250克  (⅔ 梅頭肉, ⅓ 豬腩肉)
  • 舞茸菇 (或冬菇)  100克
  • 乾蔥  3粒
  • 蔥  2至3條
  • 蒜頭  3瓣
  • 醬油  60毫升
  • 绍興酒  100毫升
  • 冰糖  1小匙
  • 油 1大匙

Optional
  • 五香粉  適量
  • 辣椒粉  1 大匙

做法

1. 豬肉飛水再切碎,菇切碎,乾蔥、蔥切末、蒜頭壓成蓉備用
2. 鑊加油燒熱,加菇、乾蔥,大火翻炒至水氣全消和有香味



3. 加入肉碎再翻炒至微焦和有香味 (視乎豬肉肥瘦,太瘦可加少許油)


4. 加少許油,加蔥末、蒜末再炒香


5. 加醬油炒香,再加绍興酒、冰糖和適當的水**,大火煮開,再轉小火煮1小時




*用真空煲或壓力煲因水份蒸發較少,可放少點水。若用壓力煲,煮大約15分鐘便可
** 水可預多些,以免煮乾。煮後若過多水,要收乾一下水便可

煮肉燥的要點是要炒香,不可求其炒至變色便算,否則猶如水煮豬肉,做出來的肉燥便不夠香味。一般多用冬菇,但用其他菇例如舞茸菇也可。菇要切碎些,作用是令肉燥更加香滑,只有肉的肉燥口感會「鞋」。辣椒粉份量可依個人口味加減,不加也可。五香粉也是可加或不加。講究的肉燥會用鮮炸的油蔥酥,不過我們的快速版只把乾蔥炒香便足夠。通常煮肉燥會預多一些,冷凍保存,翻熱吃很方便。再吃時翻熱時可加些麻油,蔥花會更美味。肉燥非常百搭,鋪在白飯、麵或是烏冬上,或是炒雜菇、蔬菜或是豆腐時加一些勻已十分惹味。

肉至重要



肉燥的做法可以千變萬化,不過最緊要的當然是主角的肉。除了肉要質素好,肥瘦也是很重要。雖然有不少做法會用肥腩肉,又或是用胛心肉配豬油渣(把肥膏切粒炸香便是豬油渣)。不過對家常菜來說實在太肥膩和不健康了。另外為了令肉燥黏稠一些,會加入豬皮來增加肉燥的膠質,(豬皮飛水後在最後加入一起滷煮)或是加入醬油膏(含碳水化合物)。筆者最後便用了於⅔ 梅頭肉 (用胛心肉也可)混入⅓ 豬腩肉,若不夠油才再加少許食油。這樣便不用擔心吃太多豬油難消化,而且豬腩肉當中已有一定膠質,也不用加豬皮了。另外冰糖甜味較溫和,而且可以令肉增添光澤。想肉燥顏色深一點,可加少許老抽。老抽色澤雖深,但鹹味較少,主要用來添色。

台灣料理在香港也有不少,大家知否肉燥飯與滷肉飯兩者原來有明確的分別。滷肉是指用帶皮的豬腩肉,切成較大塊而煮成,而肉燥則是用肉末煮成。肉燥可用腩肉但不是必須,例如用胛心肉加豬油。兩者都是滷煮,「滷」是指用醬油、蔥、薑、蒜等佐料加水烹煮食物,使其入味的意思。滷肉與肉燥相比,滷肉會較肥膩,肉燥則較清爽。據說台灣北部與南部,滷肉肉燥的叫法也有差別。另外還有一種炕肉飯(焢肉飯、爌肉飯),把一大塊豬五花肉滷煮,不切直接吃呢。

原文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。歡迎分享,請勿轉載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